据说文徴明因仕途并不顺利,最后才成为一名职业书画家,是这样吗?

据说文徴明因仕途并不顺利,最后才成为一名职业书画家,是这样吗?

作者:微整形学校编辑 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8-18T17:42:59    浏览量:

  确实如此,文徵明是两年打了三次辞职报告的艺术家。

  文徵明,作为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,并不是那种自幼聪明过人,天资卓越人。甚至在他八九岁的时候,连话都说不清楚。但是他出生的门第好,师辈都是当时文学艺术界的名流。十九岁随沈周学画,二十二岁从李应祯学书,二十六岁从吴宽学文。

  所以可以说, 青年时期的文徵明,就小有名气。 虽然他于文学艺术方面发展不错,但是他的仕途却是相当的不顺。

  从二十六岁起,直到五十三岁,文徵明十次赴应天府乡试,都没有中选。换句话说,五十三岁的文徵明虽满腹才情,名满海内,但还从未入过仕。

  

据说文徴明因仕途并不顺利,最后才成为一名职业书画家,是这样吗?

  直到五十四岁的时候,时任工部尚书的李充嗣推荐他到朝廷,并经过吏部考核,终于谋得了一份职位低、收入也低的职位“翰林院待诏”。工作就是“参与修《武宗实录》,侍经筵”。

  可是,要知道他当时已经在艺术界名望很高,向他求书画的人很多,自然就受到翰林院同僚的排挤。而且又是初入官场,受不了朝廷礼仪的约束,又厌争的丑陋,所以入仕的第三年就向上书请求辞职。连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,于次年终于获准。自那之后,文徵明就成为一名职业书画家。

  但有三类人向他求书画,他都不予回应,就是“宗藩,中贵,外国也”。恰恰就是这种高洁的品质,使得当时的文人对他更加敬重,越发使他的声望得到提高。

  也许是他仕途的坎坷消磨了他的锐气,所以他的书风较少有“火气”,而他的小楷在八十岁后已入化境。他晚年多次抄录过陶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也许这种弃官归隐的心境正与他的心态相契合。

  上图是文徵明八十二岁的时候所抄录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平易自然、空灵流动,笔笔工整,对一位高领老者来说,实在难得。

  我是【写字吧】,期待你的【关注】!

  文徵明﹙1470?1559﹚,江苏长洲人,原名壁,字徵明,42岁起以字行。因先世是衡山人,故号衡山居士,世称“文衡山”。曾官翰林待诏,后弃官归吴中,斋名“停云馆”,以诗书画自娱。诗文方面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贞卿并称吴中四才子,在画史上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吴门四家,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。

  文徵明艺术修养全面,多才艺,诗书画具精。幼年求学于吴宽,后从李应桢学书,从沈周学画。书法楷、行、草俱佳,初学宋元,后上溯晋唐,博取精华。小字取法二王,大字受黄庭坚影响,温润中含有苍劲。绘画方面山水、人物、兰竹无一不工,以山水为主。追求文人隐逸、清雅的情怀,不取技法精妙的职业画家法度,作品讲究融意境、诗境、心境于一体,诗书画相结合的文人画体式。文氏曾做过三年京官,因难适应官场的生活,时时有退隐之心,这种心绪在他的诗作中有所表达:“钟鼓殷殷曙色分,紫云楼阁尚氛氲。常年待漏承明署,何日挂冠神武门。”57岁辞官出京,得偿所愿,归吴地后,专注于诗书画的创作,无世事之困扰。其画作温文儒雅,刚中带柔,苍劲而秀润,整饬而不失老辣,愈到老年,炉火纯青,越发彰显出其纯熟的功力和高雅的意趣。这幅观瀑图正是其晚年的优秀作品之一。

  观瀑图以巨石深壑为背景,一股泉水从岩石深处蜿蜒而出,长瀑挂于石壁之上,落于幽潭之中。水流从曲折舒缓,到飞流直下,从水雾迸溅,激流涡旋,又归于宽阔平静,于动静之间,急缓回旋,占尽天机之妙处。岩石处理较粗犷,上方渐虚,围绕水口向下渐实,岩壑幽深,顺着水流将画面情节引向下方,有洞天深邃之感。下方坡石之上,两株古松拔地而起,苍翠凌空,一藏一露,露者枝干盘曲若苍龙,劲拔挺秀;藏者于苍翠枝叶间或隐或显,意趣盎然。一古柏横于两松之间,枝干崎岖,穿插伸展,与松树形成刚与柔,曲与直,横与竖的反差。树仅三株,却森然古茂,葱郁苍秀,后面的山石泉瀑在枝叶披拂掩映间,生动自然,富有意趣。潭边石台之上,二高士盘膝对坐,飘然若仙。一人昂首凝神若有所思,一人回首观望似有所悟,清旷优雅之情尽显眼底。山下巨石之间,一小童奉书沿山路缓缓而来,其恭谨之态与高士潇洒之姿形成鲜明的对照。此图尺幅超大,布局严整,整体上虚下实,留白集中在瀑布潭水处,把画面的主题直接引向山涧树石间的人物,主体突出,疏密有致,格调高古,气度不凡。此图充分展现了文徵明的山水画风格和高雅的文人情怀,画面力求自然古朴,无巧饰矫作之态,画家宁静平和的心绪体现其间,温雅沉静,不染尘俗。

  文徵明的山水画作品内容多取山林隐逸的题材,高山流水,古柏长松,高士文人,品茗吟诗,寄情山水,静闻天籁,世俗气极少,古雅高致。这种题材取向,源于作者的性情、学识修养和江南秀丽的山川环境陶染,是思想与环境相融合的产物。文徵明早年学画于沈周,在赵孟頫复古思想的影响下,有选择的继承了唐宋元以来的名家画法之长,发展了元四家以来的以笔墨情趣为主的文人画,撷取古代传统精华,将绘画、书法熔于一炉,形成了诗书画三位一体艺术格局。这也是吴门画派的主要发展方向。吴中文人常聚在一起,谈诗论古,书画应酬,相互观摩切磋,结伴游山玩水,陶冶情怀,这对文徵明的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。文徵明钟情于吴地的闲适宁静生活,与文人唱和,以水墨戏娱。他的作品在情韵上独具秀美平和的意趣,充满了诗一般的境界。

  此图高瀑清泉,幽壑古松,逸士高隐,别有洞天,尽显林泉清幽之妙境,世外高隐之逸情。可谓:“孤松挺秀,乔木临溪。时有逸兴,闲看天机。”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,他以一种平淡寡欲的心态,悠游于自己经营的世外桃源的意境当中,享受着创作过程中的轻松和散逸,释放出恬静悠然的心性,寄托着他对山林幽隐生活的向往。作品无意表现奇峰峻岭的雄浑气势,景物不作结构上的深度刻画,没有激情澎湃的宣泄之感,更无矫揉造作、无病呻吟的刻意之笔,画面中洋溢着一种陶醉其中的抒情性和高古的清寂感。

  文徵明的画作多有题诗,诗与画的内容及意境相吻合,诗融画境,画融诗意。描写这类林泉高士作品的诗句很多,如万壑松风图题:“过雨青山翠欲迷,拟波黄叶水交流。闲移小艇斜阳放,半岭松风万壑秋。”绿荫清话图中题诗:“碧树鸣风涧草香,绿荫满地话偏长。长安车马尘吹面,谁识空山五月凉。”这幅观瀑图极富诗意,因构图饱满,无多余的空间,所以不需多题,硬题诗和过多书写,必然会破坏画的美感和布局,多此一举。一行竖款,清雅灵秀,恰到好处。因此一幅文人画有诗句唱和固然重要,但在少有文字的情况下能通过绘画语言传达出文人情怀和书卷气,才是个中高手,观瀑图就是文徵明高超的文人画成就的具体展现。

  应该说文徵明志不在仕途,因而走上了书画家的道路。

  文徵明(1470年到1559年),苏州人,他出生在一个武官家庭。文徵明从小是一个晚熟的小孩。

  他7岁才会说话。从26岁开始到54岁收兵,文征明连续九次乡试。可每次乡试都以失败而告终。

  27年的坚持,文征明在诗文书画水平不断提升。宁王曾经慕名来请文征明入仕,但文征明托病不起。后来宁王被查出有造反之心。

  54岁的文徵明,遇到了一个贵人,这就是工部尚书李充嗣。在李尚书的推荐下,文徵明以贡生进京,经过吏部考核被授予翰林院侍诏。

  在北京的这几年,文徵明玩得风生水起,他不是在写字画画就是在写字画画的路上。在苏州老乡的眼里文徵明,虽然官职低微,但是他的诗文,书画,是第一等的。在苏州帮的带动下,文征明的字画成为当朝的抢手货,假如没有文征明的说话,说明你这个官当的没级别没格调。达官贵人的追捧,文人雅士的附和,文徵明以一手好字画,用最小的官职取得巨大的声名。

  

据说文徴明因仕途并不顺利,最后才成为一名职业书画家,是这样吗?

  后来文徵明在京因画被人妒忌,侍诏也被剥夺。依文徵明沉稳的性格,他潇洒地离开了北京。他回江苏后,更美好的生活在等待他。他收了不计其数的学生,其学生既有布衣绘画高手,也有后来成为高官的世家子弟。文徵明被学生们众星捧月,最后成了拥有极高威望和影响力的书画家……

  文徴明(1470~1559),初名壁,字徵明,更字徴仲。祖籍湖南衡山,自号衡山居士,江苏长洲人。他出身仕宦之家,虽天资不算聪颖,但学习十分勤勉。早年攻诗文书画,师从吴宽、李应桢、沈周等。文徴明曾经十次参加乡试,但均末及第。直到五十四岁时,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得以直接入吏部参加考核,授翰林待诏一职。但很快厌倦了仕途生活,随后辞官回乡精研书画,主盟吴中书坛数十年。文徵明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被称为“四绝”的全才。他早年参加生员岁考,因为字拙而不能参加乡试,于是发愤学习书法。文徴明取法晋、唐。他的小楷温纯精绝,行书深得智永笔法,后刻意学习《圣教序》,笔法严谨,遒劲姿媚,气韵浑穆。篆书取法李冰阳。文徵明生平雅慕赵孟頫,诗、文、书、画均深受其影响。他治学严谨,临池不辍,八十岁写的小楷仍一丝不苟,无一笔懈怠。年近九十还孜孜不倦,为人书墓志铭,末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。

  古代何曾有“职业书画家”这样的名号?即便如郑板桥的当年名气,润格曾经明码标价,恐怕也无法藉此保障一家老小衣食无忧吧,顶多赚点银两贴补家用而已。

  古人写字,以实用为基础,怡情养性则为文人雅趣。何似今人,入会、炒作甚至招摇蒙人,熙熙攘攘皆为利往,方才“诞生”了所谓的“职业书画家”。似此,艺术掺水,书画家鱼龙混杂也就见怪不怪了。

  文徵明的求仕之途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。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他,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,但“十试有司,每试辄斥”,直至50多岁方以推荐身份谋得一翰林院待诏的闲职小官,实在是郁郁不得志。进入官场后看到宫廷纷争,官场险恶,遂萌生去意,故不满3年就借故辞职还家,此时他顿悟到多年所谋求的仕途之道并不是他的真正归宿。王世贞《文先生传》云:“先生归,杜门不复与世事,以翰墨自娱。”至此他抛弃一切杂念,书画成为他晚年的最大乐趣与追求。

 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,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。明清时代,凡经过各级考试,取入府、州、县学的,通称“生江南春图员”,亦即所谓的“秀才”。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,一直考到嘉靖元年(公元1522年)五十三岁 ,一直未能考取,白了少年头。五十四岁那年,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,经过吏部考核,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。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,求其书画的很多,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,文徵明心中悒悒不乐,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,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,五十七岁辞归出京,放舟南下,回苏州定居,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,不再求仕进,以戏墨弄翰自遣。晚年声誉卓著,号称“文笔遍天下” 。

 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,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,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各有造诣。尤擅长行书和小楷,温润秀劲,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。虽无雄浑的气势,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,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。小楷笔划婉转,节奏缓和,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,有“明朝第一”之称。 在花鸟画上文徵明也有杰出贡献,自成一派。他的设色花卉师从沈周,但工写结合,设色雅丽,有自己的特色。如藏于台北故宫的《桃花图》,桃花精巧工细,叶的阴阳向背表现淋漓,树的勾皴与枝的穿插十分讲究,写意而不失法度。藏于台北故宫的《秋葵图》是其墨笔画佳作。文徵明尤以画兰竹最负盛名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

  他画兰取赵孟坚的繁与郑思肖的简,合二为一,并糅以自己高超的书法线条,通过变化莫测的提按,将兰草的飘逸、婀娜、刚柔、翻卷表现得十分传神,迎风绝尘,满纸幽香,令人惊叹。他的竹也与前人不同,锐利劲挺,不求其秀,人称“喜气写兰,怒气写竹”。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,说他“海宇钦慕,缣素山积”。他年近九十岁时,还孜孜不倦,为人书墓志铭,未待写完,“便置笔端坐而逝”, 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去世,终年90岁。

  是,文征明的草书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。

  出身官宦之家,

  幼年天资堪忧。

  父亲坚信其才,

  延师着力培养。

  诗文书画俱佳,

  

据说文徴明因仕途并不顺利,最后才成为一名职业书画家,是这样吗?

  科举十试不第。

  年过五旬入仕,

  不喜官场拘束。

  三年两辞官职,

  成就一代美名:

  吴中四大才子,

  名列文化明史。

  大器晚成典型,

  长寿善终可贺!

  文徵明晚年才弄得一个京官,比唐寅还是算幸运的,但他感觉搞政务不如搞书画轻松,就多次要求回乡,三年后终于得到皇上的批准,在古代作为士人进则兼济天下,退则独善其身,是起码的作人原则。回乡后,文衡山更多地经营自己的诗文与书画,加上有年的关系,终于成为明吴门画派中坐第一把交椅者。吴门四家的文徵明与唐寅仇英相较,更多的山林隐逸风格,所图的内容不外于流水高山、林下水边之类,总有高士策杖山间,或读书品茶于草堂,或嬉清流,或吟竹林,情色的意味少有涉及,与其个性分不开的,他的作品着色淡雅,清气弥漫,所造之境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清凉感。作个短暂明朝官员的文衡山最为钟情的是吴地的闲适宁静生活,与一班的文人一同唱和与水墨戏娱,因为有年(寿长),在水墨与书法艺术一门均有深入的造诣,强过其他三家,书法与绘画的深入,两两相融合,可以说是难有第二人的,在有明一代,无有来者,连自己的儿子不例外,其中书法十分的深入,楷书尤其是小楷十分精致,大有与元之赵子昂抗行的势头,只是差一步,与同朝代的董其昌毫不逊色,行书同样是庄端杂流丽,象他的《西苑诗》,诗书俱是一流,这个境界无任沈周与唐寅没法到,专于书法的祝枝山与王宠同样未能象文氏那般的深入堂奥,要知书法的层次会影响绘画的线条力度,或者力量感,其实早先的文氏书法并不佳,这点与董其昌类似,往往这些少时不佳的人晚年能迎头赶上,而且更为深入,这叫后发之功吧。写得好一手字,不一定能画好画,但书法水平差,绘画水平难到一个层次,在中国水墨绘画中是铁定的理。

  知道他是著名书法家,绘画不大了解,字好画也不会错,书画同源!

  

据说文徴明因仕途并不顺利,最后才成为一名职业书画家,是这样吗?

相关文章推荐

在线客服 :     服务热线:123-123--123     电子邮箱: k8888887@163.com

公司地址:河北省泊头开发区

最少的费用学最好的技术。终身可免费进修技能。100%技术包教会。课程无隐性消费。多师一对一辅导。创业者免费提供营销与信息咨询。 微整培训学校 6年开班教学经验 学超能技术,构成功平台 手把手 / 一对一 / 包教会 / 实操教...

Copyright © 微整形学校 版权所有
电话:123-123-123 邮箱:4666666664@qq.com
地址:河北省泊头市